利用液態切片新技術,檢測血液中之腫瘤游離DNA,了解肺癌病患是否具有EGFR突變,作為標靶用藥前診斷之根據
在台灣,非小細胞肺癌(Non-small cell lung cancer;NSCLC)約佔所有肺癌的85-88%。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,也是不抽菸患者中最常見的類型。台灣晚期肺癌患者有EGFR基因突變者佔55%,遠高於歐美的15%。在NSCLC中發生 EGFR 基因突變活化,然後導致 EGFR 蛋白質的激酶活性發生結構性的活化,進而促使癌化的過程。臨床數據指出晚期的NSCLC患者腫瘤含有EGFR的活性突變,最常見的是exon 19發生缺失(deletion)、exon 21 L858R 發生點突變(point mutation),當以抗EGFR TKIs做為第一線或第二線治療時都表現出較高的反應率,且延長了病人的無疾病進展存活期(progression-free survival, PFS)。目前臨床指引建議將抗EGFR TKI做為治療晚期EGFR突變NSCLC的第一線藥物。
液態切片之優勢
■非侵入性
只需抽血,適合體能狀態不佳,而無法進行組織切片之病患。
■腫瘤異質性(Heterogeneity)
可檢測出腫瘤整體突變狀況,避免組織切片部分subclone情形。
■長期監控的指標
定期檢測,可提早發現是否有治療抗性的發生,作為調整治療策略之參考。
非小細胞肺癌患者
步驟一:醫師或護理人員解說檢測內容
步驟二:簽署同意書,並接受採血
步驟三:檢體以專件送至實驗室
步驟四:進行DNA萃取與實驗分析
步驟五:五個工作天完成報告
*此項檢測僅提供醫療專業人員作為參考,其臨床意義和相關醫療問題,請與臨床醫師諮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