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June 05 ,  2017

聰明處置.面對腸病毒不驚慌

文/周滋靜 採訪諮詢/臺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
據臨床統計顯示,每年5月及6月是腸病毒疫情的高峰期,雖然多數感染只需配合醫師處方、重視營養與水分攝取,並充分休息便可復原,但由於腸病毒「重症」病程進展快速,仍讓許多家長感到相當惶恐。

演變為腸病毒重症的因素,除了感染特定型別的腸病毒(如腸病毒71型)之外,也與病毒量或感染者的年紀、性別與本身免疫能力息息相關,因此,懂得觀察重症前兆,才能讓感染者及時獲得治療,遠離更大的傷害。

腸病毒典型病徵
不同種類型別的腸病毒,所引發的病徵不盡相同;而同種同型的腸病毒作用在不同人身上也可能出現不同的症狀。臺大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表示,高達半數的照顧者並不知道孩子「被誰傳染」或「在哪被傳染」,最主要是因為腸病毒的傳染力強,而且感染後也不一定會出現典型病徵,可能只出現輕微發燒、喉嚨痛或其他類似感冒的症狀,甚至有些成人因為抵抗力較好,感染了病毒卻無任何症狀。

常見的腸病毒典型病徵多為手足口病與疱疹性咽峽炎,詳細說明如下:
手足口病
特徵為發燒、身體出現小紅疹,有些紅疹上可能會有小水疱,其多好發於手掌、腳掌、手指、腳指、膝蓋後方等關節處。

疱疹性咽峽炎
特徵為發燒、咽峽部出現水疱或潰瘍,造成流口水或進食疼痛。
張鑾英醫師指出,感染腸病毒有高達九成以上屬輕症,只有少部分病童會演變為重症,換個角度來想,其實並不需要過度緊張,目前治療腸病毒多使用支持性藥物緩解症狀引起的不適,多數病童若無出現其他重症前兆,多能於1周左右痊癒。

重症前兆
「年齡愈小的孩子,愈可能合併其他症狀」,因為孩子免疫功能較弱,加上,嬰幼兒許多器官功能都是出生之後才會逐漸成熟運作,較沒有完整的能力承受病毒的攻擊,而容易引發其他併發症,例如:腦膜炎、腦炎、心肌炎等。 張鑾英表示,腸病毒若非屬輕微感染,重症前兆大都會在感染後3~5天內出現,她提醒,重症前兆可能只出現一項,也可能合併發生,相關說明如下:
1.持續高燒&反覆發燒
通常身體發炎或是免疫系統與病毒抗衡時,會使病患出現發燒反應。同樣地,腸病毒感染後,發燒為常見的病徵,但若持續高燒不退或是反覆發燒,就要前往醫療院所進一步檢查或治療。
2.肌躍型抽搐
肌躍型抽搐多發生在孩子睡著時,照顧者可以明顯的發現孩子在睡眠中,突然像被嚇到般,產生大動作抽搐,有些孩子可能因此被嚇醒。
她提醒,過去曾經遇過照顧者以為孩子只是「被嚇到」而帶去廟裡收驚,而延誤了黃金治療時間,目前網路資源相當發達,建議照顧者可參考相關影片,以了解抽搐的表現方式以避免混淆。

3.持續嘔吐
引發嘔吐的可能原因有很多,若孩子出現不明原因嘔吐,可能代表腦部發炎、腦壓過高等情況,此時也必須做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。
4.手腳無力&嗜睡
因為腸病毒感染可能會影響腦部與脊髓,因此,少部分孩子會出現手腳無力或是嗜睡的情況,更嚴重還可能影響心肺功能、導致心跳加快、呼吸急促、手腳冰冷、冒冷汗等症狀。
張鑾英醫師提醒,感染腸病毒初期的1~2日內可能沒有典型病徵出現,但後續若出現以上4項重症前兆,務必提高警覺,及時送醫診治。

※原文刊載於2017年06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364期
相關文章連結:
https://www.mombaby.com.tw/articlepreview-10353- 0.html
※本文由《媽媽寶寶雜誌》授權刊登,未經同意禁止轉載。

撰文者周滋靜 ╱ 文章出處2017年06月號《媽媽寶寶雜誌》364期